【人物專訪】社教105黃凱祺:還會想回來擁有溫暖燦爛回憶的地方
【記者蔡甯伊/報導】「啊!這個…我不懂說。」大一時候的社教105黃凱祺,常常講話講到一半,覺得自己發音不標準,苦惱地皺起眉頭;遇到上台報告,總會緊張個兩三天,深怕自己上台講一講就卡住,報告結束了,還會害羞地逃下台。
「五樓」說成「五簍」;「我不知道」說成「我不明白(百)」,還有一些在台灣人耳裡聽起來很奇妙的文法,常會引起一陣笑聲,她也樂得被糾正,偶爾,還會沾沾自喜的說:「有覺得我的中文變厲害了嗎?」

最大心願是與台灣人成為好朋友
「想起我的大一,然後到現在,我真的覺得在台灣念大學很幸福,因為有一群很好的朋友。」社教105黃凱祺剛進師大時,總是告訴同學們,她最大的心願是可以交到很多台灣的朋友,可以跟台灣朋友一起旅遊、去他們的家裡玩,而她的心願,在來台求學的日子裡,通通達成了。

熱愛旅行的她,去過蘭嶼、綠島,還有花蓮、南投…等縣市,有的跟澳門朋友去,有的跟台灣朋友們一起去,而對她來說,台灣是個再適合居住不過的地方,「因為澳門好小,如果想要放鬆出遊真的好難。」
她身邊的澳門朋友—地理105歐樂兒跟著附和,在台北,隨時搭捷運、火車都很方便,但回到澳門,就不能隨時擁有這麼休閒的生活。

「我最喜歡綠島,喜歡那邊的風景,還有民宿的感覺,最重要的是跟我一起去的人!」大二那年暑假,凱祺跟班上三位朋友,搭著船,搖搖晃晃的去了綠島,波光粼粼的海水、光芒乍現的日出、溫馴可愛的梅花鹿,都是她最美麗的回憶。

隔岸文化大不同
「澳門的大學只有幾間,畢業後就想,一定要出來看看世界!」凱祺說,就讀的中學裡,很多老師都是從台師大畢業的,當時就對師大有著深刻印象,因為家裡沒有去歐美國家留學的高預算,就決定來台灣就讀。
來台四年,她喜歡師大的校園,也很喜歡「同班同學」的制度,讓她覺得很有歸屬感;覺得總共有十幾個人,能在台灣擁有一群也跟採用「跑課」方式授課的澳門大學很不相同,她想,若繼續待在澳門求學,可能沒有辦法認識這麼多的朋友。

在台灣的家——港澳會
外向熱情的凱祺,在大二那年承接了師大港澳同學會的幹部。「港澳會就像我在台灣的家,我一開始來台灣的時候,受到很多學長姐的照顧,因此我也想要當幹部。」
那時,因為接下幹部,凱祺要與其他港澳會幹部組寢,無法與大一的台灣室友繼續住在一起,這讓當時的她感到很難過,擔心無法與其他人保持友誼,不過後來,她們還是會一起吃寢聚,這讓凱祺很感動。

「成為港澳會的幹部,是我在師大最美好的回憶之一。」那一年,他們組成「小38」團隊,在社團評鑑取得優秀成績,拿了優等獎、師駝獎,還有三個單項獎,
他們秉持同樣的信念,一起為了團隊努力,「在我心中,小38不是一群工作夥伴,已經昇華成家人了。」凱祺感性的說。
社教系的「澳門寵兒」
問到在台灣最印象深刻的事,凱祺笑著說,台灣的服務業真的太好了,尤其是餐飲業,每每讓她有賓至如歸的感覺,而且她會覺得好像服務她的人,不是為了賺錢,而是為了提供良好的服務。
「我覺得我來到台灣很幸福,是一個備受寵愛的人。」凱祺抬起頭,認真的笑了笑。大學四年,她最捨不得的,是系上一群好朋友,能在異國擁有歸屬感、擁有台灣知己,是她覺得最感動、最捨不得的部分,而她也相信,就算畢業了,她還是會常常回到台灣,回到這麼一個擁有溫暖燦爛回憶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