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青人物

【人物專訪】學生會長改選專訪(一):二號候選人何承霖

【記者余雅琳、林蕙心/報導】第21屆學生會長改選將近,投入理念及經驗,組織團隊爭取改變師大學生自治之機會,由兩名候選人-地科106級余姵萱及公領107級何承霖交互競爭,繼昨日(5/27)一號候選人余姵萱專訪,本次《師青》邀請二號候選人何承霖,進行以下專訪。

13244756_181455925585141_2806519152640216303_n

二號候選人何承霖期望組織「大家的學生會」投入選戰。圖取自/何承霖臉書

 

公開透明 大家的學生會

「是大家的學生會,不是自己的學生會」主張讓學生真正「有感」何承霖表示,未來將固定開放學生會辦,邀請大家討論各種事務,並發行學生會報使資訊更透明。何承霖坦言從高中時期便對學生自治及各項議題有所關注,但因參與其他事務而無緣投入,而在大一進入師大時發現學生會存在感的低落,因此政見便主打拉近學生與學生會之間的距離。

 

強調學校應讓學生由時間分配的自主權,而校內卻無任一24小時空間供學生使用,何承霖提出「綜大、圖書館地院24小時開放」作為上任後的首要目標。另外,提及「停車場空間不足」,他認為,停車空間資訊不流通才是造成宿舍後方停車場大爆滿的原因,因此必須將停車資訊整合,並且改善停車場的場地品質才是解決之道。

 

何承霖表示,師大的活動很多,卻常常因為資訊太過凌亂、混雜而被忽略,「將資訊整理」、「在固定時間和地點將資訊公開」,並且與各社團、系學會建立連結以提高活動曝光度,藉此增加學生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度;此外,談及最近沸沸揚揚的社團評鑑,何承霖回應,評鑑的制度應該解放,社團成果能有比資料夾更好的呈現方式,但具體想法他也表明此部分尚未著墨過多,因此不多加表示。

 

適當改變 學生會進化

何承霖坦言,與現任學生會想法衝突:「覺得提案很好,但我不認同那樣的做法。」他舉例「音樂會舉牌抗議事件」,認為行動之前應該增加論述的正當性,才能有和校方平起平坐的機會,否則只能被校方視為社運組織,他表示自己會採取「據理力爭」路線,從《大學法》、《學生自治法》下手,強調以論述的方式讓提案具備正當性,使得校方無法忽視,除非校方依舊故我,才會採取激進手段。

 

談及許多新穎的政見,何承霖表示,一號候選人的政見和上月的學生會報幾乎雷同,但同時他也贊成一號候選人在「性別議題」上的政見內容,認為這是需要被注意、被重視的,另外,他說明:「對於讓學生會和學生有更多的接觸,這部分兩組候選人的想法相同,余是個很有想法的人,一起加油!」

 

在秘書英語系106張婕的眼裡,何承霖是個有想法的人:「他對於公眾事務敏感、有參與度,也願意理性地與他人分享想法,希望這個團隊是能被看見的。」何承霖也呼籲,希望大家能多多參與投票,他說:「學生會的代表性越高,發言的聲音才能越大!」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