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期新聞師青校園

少修點課 謝宇程:大學生活重在找目標

【記者余雅琳、林泓宇、林庭宇/報導】「我覺得上大學的目標只有一個,就是找到人生的方向。」研究作家謝宇程曾多次發表有關「學與業」的文章,探討大學學習場域及大學生修課情況;面對大學五花八門的課程,又有雙主修、輔系和學程供選擇,修多、修滿是好是壞?而在繽紛大學生活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未來?本期《師青》邀請謝宇程與讀者分享他的觀察與建議。

 

沒有分配問題,只有目標問題

大學必修四學分:課業、愛情、打工及社團,學生該如何分配其中比例?謝宇程直言:「大學生活沒有分配問題,只有目標問題。」他表示,大學不會因為你做了一個適當分配,而變得很美好,他強調,重點是「有沒有找到你的目標」,有無在大學四年為長遠未來作準備,去面對、去嘗試、去找相關資料,從一團混亂中到慢慢清晰,若能在過程累積經驗和夥伴就更加值得。

 

「賈伯斯就把大學丟掉啦。」謝宇程說明,怎麼分配時間都沒關係,但要找到你的人生目標,若對未來方向有幫助,那就去嘗試,「目標」是所有手段、方法的指標。

 

尋找目標,而非尋找學門

謝宇程大學時就讀工商管理系,發現這不是自己所嚮後,他便開始廣泛修課,跨足了植物、歷史和政治相關課程,畢業後仍未尋到自己的目標。出社會後的謝宇程反思,「找一個明確適合的學門」這個問題問錯了,他說明,大學生多會透過雙主修、輔系去找一門準確、適合的科系,但應該找得是「目標」而非「學門」,因為要找屬於自己的學門,是找不到的。

 

謝宇程:少修一點課,多了解世界

「這個世界不是以大學的學門來分的,大學的學門不會決定你未來成為什麼樣子。」謝宇程補充到,需要透過了解世界,去找自己的方向。他提到,大學時期為了摸索而修了太多課,他沒有去多了解世界、沒有去找這個世界可能的需求,更沒有對自己人生做長期的思考。

 

謝宇程建議現今大學生「少修一點課」,希望大學生能主動向外探索,但也並非空間上的移動,而是將「靈魂」、「心靈」拉遠,直到能夠看見這個世界。

 

謝宇程說,可以透過電影、電視劇、書籍和課程等各種方式去了解這個世界,從中去尋找線索,像是近幾年的創業風潮、大數據等,了解產業與問題,並思考未來,「當未來世界需要哪種人時,而你正是那樣的人,這時你就會值錢了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