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用行動 不要google 兩世代叛逆者的對話
【記者余雅琳/報導】「講夢想容易空泛,像搔癢搔不到癢。」影視圈知名導演王小棣,以及網路旅遊作家藍白拖,今日(10/27)下午兩點,受邀臺北市就業服務處系列講座,於綜202分享各自在旅行上、生活上,體悟的經驗和道理,透過兩位不同世代講者對於社會、生命觀察,給予現場觀眾寶貴建議。

先談死亡 回到本質
「其實我不太會講夢想」接下麥克風,王小棣導演便跳過夢想,從「死亡」談起,她表示,年輕總會擔心許多事情,卻忘了要去思考年老跟死亡,而當人將終結時,必定會開始想到父母、朋友和自己未完成的事。
王小棣建議,先想一下終結,想好你想做什麼,以及自己的終點,做起事情會變得比較清楚,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她更笑說:「如果我們的政府也能想一下死亡,也許會好一點。」

旅遊作家藍白拖則提到,近幾年因身分上轉變,開始反思了旅行和人生,發現到自己本身並非渴望旅行,而是創作和改變,他表示,從夢想的藝術家到現今文字創作,都是在作「創造」。
「生活是最長的長途旅行」藍白拖說,當初自己的茫然,其實是因為自己沒有生活好,而旅行只是換個地方生活,他說道,現在只要把生活活好,每天充滿精神。

理性叛逆 想出自我道理
提到「叛逆」,藍白拖說到,一開始出門旅行時,只留下一封信告知家人,而旅行回家後,父親卻只說:「好了玩夠了,該去找工作了。」他笑說,當下體認到父母愛工作大於愛孩子,於是寫第二封信,再次出發旅行。
「一直做、一直寫,做自己想做的事」藍白拖提到,在二度回家後,他決定要著手寫作,父親再度反對,他便決定用行動證明,於是不斷寫書去改變,藍白拖笑說,現在父親還會反問,為什麼不寫像九把刀的小說。
「做事情前先想一想道理,不要人云亦云,把道理想通後,便能找到自己做了會快樂的事情。」王小棣表示,中國人總是在講大事情,卻忘了先想要怎麼做。
藍白拖強調,人應該要叛逆,但是理性叛逆,別對生活不敢好奇和冷漠,而王小棣則說到,年輕人總有不安和衝動,但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答案存在,思考如何去面對,並使其成為養分。

想別人別想自己 不要對生活冷漠
「Never for money.」王小棣說到在製作魔法阿嬤的困境,在面臨傾家當產下,當時的夥伴卻在思考隔代關係和做出台灣味動畫,而非考慮省去成本,她強調「想別人,別只想自己」常常為別人著想,人生和工作上都會比較快樂。
王小棣舉太陽花學運為例,她強調,不是不管政治,而是你們應該要去知道,應爭取空間,未來世代是很適合年輕人找到自我興趣的。
在長途旅行過程中,藍白拖說,錢被偷、溝通不良,或是其他情況發生,都不會造成失去熱忱,卻是因「對世界不感好奇」,他提到,當時在開羅時,對於旅行已感到疲憊、失去好奇,甚至是相處一個禮拜的室友,從頭到尾都未講過一句話。
但從旅行中,藍白拖也喜歡上「分享」他表示,當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,你將得到兩個快樂;如果你把憂愁像一個朋友傾吐,你將被分掉一辦憂愁。

只會用網路看世界的世代
藍白拖指出,現今許多年輕人都透過網路去看世界,缺乏行動,他以一張圖為例,說明以往學習太少,只看見一堵牆,應該多透過學習增加自我厚度,不論是靜態學習或行動;王小棣也提到,多用手去做事情,讓自己能有一項擅長技能,自己也能更有自信。

附贈今日經典語錄 來源/師大青年整理
王小棣
l 講夢想容易空泛,像搔癢搔不到癢
l 中國人太喜歡講大的事情,有不得了的事情,不得了的抱負,但應該先想怎麼做好
l 你有什麼事情,覺得你可以做得好,你就該往那方面努力做好,這將來會是你獨一無二的工作
l 想一想道理,不要人云亦云,把道理想通了,你就會找到自己做了會快樂的事情
l 常常為別人著想 你的人生會比較快樂 你的工作也會比較快樂
l 我不會講夢想 抱歉有點離題了
藍白拖
l 是否一定要進入職場,才能探索自己要做什麼
l 人生的學習不是只有旅行,任何都是,透過不斷學習,自己就在活著
l 勇氣不是不恐懼,勇氣是雖然害怕,仍然做出正確的決定
l 如何愛上講母語,就是剝奪講母語的權利
l 父母想的都是工作、工作、工作,而忘了孩子們「你快樂嗎?」
l 一直以為出來旅行的人很勇敢,但其實很恐懼、很迷惘,我們都會恐懼,但他們都會知道要更努力
l 旅行,不用擔心陌生語言與陌生人的交談,因為即使用熟悉的語言,有時也無法與最熟悉的人溝通
l 微笑,一種很棒的語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