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青校園

成就自己的鋼鐵人 董牧達:目標在前面,就停不下來!

【採訪撰稿/楊宜臻】

那天傍晚,前往文薈廳訪問的路上,注意力頓時被三、兩位穿著學士服的身影吸引,他們彼此肩並肩,在日光大道各處角落拍照留念,深怕遺漏四年中任何一個美好時刻,是啊,畢業的季節又來到,再慢慢走到文薈廳外頭,憑著facebook上的頭貼尋找著董牧達學長,同聲說了「Hi!」,能獨自做出鋼鐵人的他,比想像還多了幾分親切。

 

董牧達在丹提 / 楊宜臻攝
董牧達在丹提 / 楊宜臻攝

他是董牧達,科技系104级,科技系專展的負責人之一,科技系最早是工業教育系「工藝教育組」,有人說工藝的意思是,把頭腦中的想法用實體做出來,而董牧達學長是貫徹此理念的人,對於作品的熱愛和堅持,他說「無論責任是別人賦予,或是自己賦予自己,一旦做完決定,馬上進入狀態,變成第一人稱,你是人生主角,別人有沒有興趣跟你沒有關係。」

 

318538
董牧達自己做的的鋼鐵人 / 董牧達提供

四年中最有成就的事 :「人格特質的培養」

大學四年,一定有些成長無論何時回想都會覺得值得,董牧達學長笑談,「要畢業了,只要還記得的事就是特別的事!」,如果要談什麼是大學最有成就的事,他堅定的說,是人格特質的培養。

 

董牧達學長坦言,小時候個性較急躁,現在的他能靜下心去思考事情的脈絡,不再衝動,放慢自己的腳步,腦袋思緒自然就會清晰,「轉變是經歷造成的,沒有刻意怎樣就發生」,四年經驗的累積讓他現在生活會不斷思考,思考事情的對錯,也思考每個學習歷程的成長。

科技系專展 / 董牧達提供
科技系專展 / 董牧達提供

剛上大學時,希望盡自己能力所及負擔生活費,「沒有資格要求別人為你付出這麼多。」貼心體恤父母工作辛勞的他,經由爸爸的推薦,在麥當勞打工賺取自己的生活費。「不管在任何領域,到了所謂『有成』的階段,都需要帶領一群人。」而麥當勞有完整的員工訓練,一投入就是兩年,他也從年輕店的經理身上,學習適當拿捏公私界限、圓融的溝通技巧。

 

他常在有興趣前提下,主動無差別的吸收知識,這樣人格特質的轉變,有時候會感到疲倦,也會容易將責任往自己肩上扛,但「思考就像打嗎啡一樣會上癮。」他也能在思考中找出最真實的選擇。

 

友善的領路人—林政宏老師   

董牧達學長相當敬佩學識淵博又不失謙虛的—林政宏老師。林政宏老師可以教授電子、電路、網頁設計、程式語言等多項科目,「很想把老師身上會的東西都學到手。」

 

他形容林政宏老師是個「humble person」,不會因為身分差別而感到壓力,在溝通中學習到老師給予的尊重,他認為無法強求每個像亞里斯多德般的心靈導師,但是遇到友善的領路人,會有更想多了解、學習的動力。

 

 忘不了一起看星空 ─ 地科系「天文觀測」

自己對太空領域的興趣,意外選到地科系傅學海老師的天文觀測,董牧達學長像個孩子興奮的說,忘不了第一次用肉眼看到真正「可愛」的土星環,忘不了和大家一起在玉山登山口躲在睡袋,一手喝著熱咖啡、一手按著快門,忘不了期中考時,老師因為天氣的好轉,鼓勵同學出外觀看太陽黑子的熱血精神,「還是很難想像在這個階段能接觸這個領域、能去拍星星!」

 

2
董牧達在文薈廳 / 楊宜臻攝

大學找人生目標?「目標不急 ,找原則不可不急」

大學到底要做什麼?很多人都說大學4年是要找人生夢想,董牧達學長告訴學弟妹:「每個階段都有其該做的事,找尋夢想和目標可以慢慢來,但是大學階段該急的是,找出自己的原則。」

 

董牧達學長比喻,「教育是一條管線要把你排到社會,在社會中沒有夢想可以有熱忱,沒有目標可以有幹勁,但是最可怕是沒有原則,因為沒有原則有變成怪物的可能。」畢業後將會踏入社會,也許現實會消弭原有對夢想的堅持,如果保有自己人生的原則,就不會做出違反道德常理的事情,知道對與錯後,這樣的原則會逼迫自己朝對的方向前進。

 

他也說「當你是有原則在做事時,對自己就有信心,在說服別人之前,就已經先說服自己!」,原則並非能解決所有問題,但它是找最近似於解答的方法,同時也可以讓自己相信自己的論點。

 

與朋友出遊拍的照片/董牧達提供
與朋友出遊拍的照片/董牧達提供

國中曾在美國讀書的他,摻著英文,可愛地說著:「人什麼都可以做,重點是要做好你所選擇的,intention是要good!」世界上沒有人會限制你追求夢想,學長提醒我們要隨時在有原則的狀態裡,找到喜歡的事,並且做到好,這個社會會因為你我的努力運作得更好,「比起找夢想找興趣,找原則就是做什麼事都會盡責!」

 

夢想放心中 準備邁開步伐奔向里程碑

如果今天可以改變過去的選擇,董牧達認為「也許會去雙主修物理系,可以讓自己在往夢想前進時,有學位頭銜上的加分,也不用多花一筆費用又可以多學一些。」歪頭又想了想,他說,「但是我也不知道會因為這個選擇,而去放棄哪些事,所以不會改變吧!」他認為就算有機會改變,仍然會選擇現在的樣子,相信現在是最好的狀態。

 

談到未來的夢想,董牧達學長說,「有些責任和負擔要自己承擔,講一講好像變輕鬆,其實沒有實質幫助。」他指的是自己的夢想,如果隨口就說出來,那麼夢想會流失最初的顏色,「每個人對於自己珍惜的事,都有特別情緒上的感受。」,所以他選擇把夢想放心中,讓自己時時都處於最有幹勁的狀態。

 

對於畢業後如何實現「心中夢想」的規劃,一心想在美國就業的他當完兵後,目標給自己三年的時間申請美國研究所,除了準備托福等英文檢定,還要有一筆能出國讀書的經費,董牧達學長說,「畢業是一個過程,當你認知時間很快,當你有目標時,卻發現自己還沒達成時,就會自動變成停不下來!」

 

董牧達在maker fair 參展 / 董牧達提供
董牧達在maker fair 參展 / 董牧達提供

也許每個人的夢想都不相同,但是每個夢想實踐家最動人的莫過於他們植入想法的堅定,訪談中,看見董牧達學長眼神透露著如同鋼鐵般堅毅的態度,每字每句傳達對未來的衝勁足以讓人焦著,我想學長會帶著我們的祝福,一步一步成為像花火一樣燦爛的「出師人」。

 

採訪撰稿/楊宜臻

責任編輯/成允華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