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青即時

金牌背後的付出 許淑淨與教練蔡溫義談舉重之路

【記者成允華、林家希/報導】

「舉重女將許淑淨以打破世界紀錄之姿,為台灣拿下今年仁川亞運的首面金牌」─這則消息振奮了不少台灣人的心;師大運動與休閒經營產業學群於18日中午便請到這名亞運金牌選手許淑淨,和她的教練,前舉重國手蔡溫義,與同學互動並分享奪金背後的心路歷程。

許淑淨和教練蔡溫義來到師大,與同學分享舉重之路 圖/林家希攝
許淑淨和教練蔡溫義來到師大,與同學分享舉重之路 圖/林家希攝

體壇兩顆閃亮的星星 當伯樂遇上千里馬

蔡溫義教練曾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男子舉重60公斤級銅牌,此後他轉向教練發展,許淑淨正是他帶的其中一名女子舉重選手。講座一開始,蔡溫義提到,「舉重是個封閉、個人的運動項目,是很孤單的」,場上沒有隊友、對手,蔡溫義說,要自己訓練自己。

 

蔡溫義曾經聽過別人說,「一個好選手不一定是個好教練」,他以此勉勵自己,不只是好選手,他也要當個好教練,不只是教導技術,好的教練要朝萬能邁進,也要顧及選手的食衣住行、經濟、未來等問題。

 

在開場介紹後,蔡溫義讓大家看一段許淑淨的專訪影片,影片中紀錄了師徒兩人在舉重之路上所做的努力,也介紹許淑淨的成長過程;蔡溫義稱讚許淑淨自我要求高、熱愛運動且抗壓性高,是個不可多得的選手。

 

蔡溫義教練看著介紹影片,臉上帶著驕傲的笑容 圖/林家希攝
蔡溫義教練看著介紹影片,臉上帶著驕傲的笑容 圖/林家希攝

與同學分享經驗與建議

台下坐著不少師大舉重隊,或是想往體育領域發展的同學,透過問與答,許淑淨與蔡溫義給同學們不少建議;被問及面對挫折的調適方法,許淑淨說,面對低潮時,比如某個重量一直舉不起來,她會先去做別的事,跟教練討論是哪部分不足,再去補足,不然一直嘗試也是徒勞。蔡溫義則建議,選手若其他都調適好後,還是沒進步,需研究運動生理學等技術性問題,加以解剖分析,「對她整個生理的監控都要拿捏」。

 

師徒倆回答同學,選手除了訓練外,學科也很重要。許淑淨說明自己正在加強英文;蔡溫義也提到,選讀運動醫學、運動科學是很有幫助的,因為選手24小時都在訓練,「每一餐只吃多少、運動量只能做到什麼地步、生理期前後的體力差異等,這些都要計算。」運動科學則幫助教練發現眼睛看不到的情況,如計算她每一把舉重的軌跡,才能發現問題後修正。

 

蔡溫義也給未來想擔任教練的同學勉勵,要去想你有沒有具備教出一個好選手的條件,避免誤人子弟,「不要說國家能給你什麼,是要問自己,你能給國家什麼」他期許,身在屬於體界龍頭的師大同學們,可以好好教育下一代;他也說,小學體育課該有更多項目,讓同學可以選,接觸更多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這項運動的好材料。

 

明確的目標 里約奧運

許淑淨每日的行程充滿訓練、飲食控管,都是為了下一個目標做準備。許淑淨說,教練目前對她嚴格要求,包括不能談戀愛;蔡溫義回應,他對頂尖的選手要求會不一樣,他必須將訓練生活化,使她的心思不要太複雜,他說「雖然感情更待成熟,但信念很成熟。」

 

許淑淨對自我要求嚴厲,包括嚴格遵受教練禁止談總愛的指令 圖/林家希攝
許淑淨對自我要求嚴厲,包括嚴格遵受教練禁止談總愛的指令 圖/林家希攝

蔡溫義教練說明,現在等待明年的比賽,累積積分才能確定奧運比賽資格,「許淑淨的下一個目標很明確,就是2016里約奧運。」在演說的最後,他說:「我們將巴西奧運當成使命跟最後的衝勁,希望以成績來報答關心我的人」他也表示,師徒倆人將會在左營的訓練中心繼續努力,盼能大家能給予他們鼓勵。

 

舉重選手的共鳴與反思

許淑淨、教練蔡溫義與師大舉重隊的合照 圖/林家希攝
許淑淨、教練蔡溫義與師大舉重隊的合照 圖/林家希攝

講座結束後,師大舉重隊送上花束,主辦單位送上加油板,感謝這對師徒在台灣體壇的貢獻,也為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打氣。師大舉重選手陳玟伶,兩個禮拜前剛在世界大學舉重錦標賽拿下75以上公斤級銅牌,她在會後表示,這場講座的幫助很大,能夠體會教練形容上台比賽的緊張感,而聽完他們的分享,更知道之後要怎麼訓練自己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