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神親臨師大 談公民力量展現
【記者蔡士豪、呂晏慈、游涵茹/報導】師大學生會與島國前進於2日晚合辦名人講座,邀請中研院研究員黃國昌與公領系系主任林佳範,暢談公民力量,提及公民社會的體質正向上提升,年輕學子積極參與政治,公民力量也逐漸累積,展現在此次地方選舉結果,凸顯打破藍綠,關注公共議題的民主化發展。

學生會提問 兩位與談人回答
對於公民力量的具體展現,林佳範說明,318學運驗證了野草莓運動所帶起的公民意識,他與黃國昌的淵源也從野草莓開始,野草莓訴求修改壓制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,除公民團體靜坐抗爭,更喚醒新一代年輕人參與,站在前線關心社會議題,雖未成功使集遊法修正,但已醞釀公民力量。

服貿議題在318學運前就已爭議許久,佔領立法院行動意外成為大規模學運,林佳範認為,公民力量需要累積,政府在各式議題上,展現出非民主社會政府的風範,累積民怨,政府無視人民上街頭,並認為沉默人民是支持政府的想法,藉由這次選舉結果,徹底被打破。

林佳範表示,11月29日的選舉打破過去金錢、地緣樁腳的傳統型態,並不侷限於台北市,更展現年輕學子積極參與政治的公民力量,這樣的力量,源自318學運的公民參與,社運團體與學生共同合作,展現年輕人的創意,實際討論、參與公共議題的表現,讓我們看得見,人民是站在政府的當前。
前進校園講座 黃國昌:最期待師大場
黃國昌表示,島國前進在全國所辦校園講座中,他最期待師大場,因為相當比例的師大學生未來會成為老師,當師大生走出校園,參與中小學教育工作之後,事實上為台灣未來公民教育的養成扮演了重要角色,人格養成從小開始,教師所傳遞的觀念,對下一代影響非常大。

由公民監督公民社會的運作,無法只靠制度,需要從小教育,上一輩的人對政治冷漠,從諒解的角度理解,人們從小到大受的教育、接受到的體制,不可能一夜改變,需花時間慢慢改善、扭轉,黃國昌強調,現正想辦法逐漸改善台灣公民社會的體質。

透過會計法修正事件,黃國昌邀請聽眾思考,當各黨團代表都簽署黑箱協議,通過人民所不能接受的法案,公民社會的反應是什麼?他認為,零的行動就是零的表現,真正採取行動,事情才可能不同,在現代社會中,科技進步與傳播工具使行動成本變低,只要自己有意識,在網路上號召行動,對計畫負責任,就是具體的行動。

對於參與公民行動可能受到的阻礙,黃國昌表示,他不會欺騙各位,站出來反抗不會有任何代價,過程中的確會遭遇到欲改革對象的壓制,例如,科層組織中的公務員會受到壓力,需要害怕的事情是存在的,所以找到志同道合夥伴是重要的,彼此相互支援、加油打氣,可讓我們在受打擊的過程當中得到支持,在自己所能達到的範圍內,不要退縮,發揮力量。
黃國昌說,如果師大同學進入教育界,除了保護自己權益之外,也要做該做的事情,面對不合理狀況,必須勇於站出來,因為教師所教導的學生,會看著教師如何解決問題,如何選擇行為模式,這些都會對學生造成很深的影響。

對於九合一選舉結果所造成效應,黃國昌表示,國民黨地方選舉失敗,卻由行政院長辭職負責,從現實上的角度,這次選舉不是一般的地方選舉,從最後的結果跟效應來看,本次選舉已經期中選舉化,為四年一次的評鑑性質,該把這樣的地方選舉定位為期中選舉,或是另設計不同制度,必須開始公民憲政會議的草根論壇。
在總統固定任期制的保障下,黃國昌認為,社會可思考是否應設計國會期中選舉制度,以國會任期減短為兩年,或四年但每期改選一半的方式,對執政者檢驗,或是往內閣制方向邁進,都是須嚴肅面對的問題,他表示,我國仍處於不正常國家狀態,1992年總統直選改革的重要原因為,對應中華人民共和國,總統直選為人民總意志的展現,現今是否改採內閣制,值得我們共同思考。
學生提問 反應熱烈
輔大財法系簡筱芸提到,318學運後,開始持續追蹤黃國昌動態,這場校園講座談及公民意識崛起,連結以往不曾關心的社會議題,她說,從九合一選舉中,看見藍綠之外的公民力量,也期待台灣能夠改變,超越黨派之見。

英語系105黃承斌說,雖然座談提出的問題都環繞相似議題,但兩位老師將之延伸,自己獲益良多,他表示,今年九合一選舉結果反應政府表現不佳,年輕人藉選票表達不滿,也證明首投族對民主政治的幫助,但不認為國民黨鐵票力量已完全消失,仍有待未來觀察。

人發系104張博凱建議,學生會提問部分,可事先在網路上讓大家提問,再由投票表決。他覺得從講座中收穫良多,「公投法是讓台灣立足世界最強大的武器」這個是他認為最該讓大家知道的,如果行動是零,永遠都沒有力量的展現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