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績等第說明會 師:應加入修課人數百分比
【記者鄭羽婷/報導】延續公館校區舉辦的「校本部成績等第制說明會」,昨(7)中午教務處於校本部召開第二場公聽會,由教務長陳昭珍主持,與師生共同討論「等第制」相關辦法與並解決眾人疑慮。

陳昭珍提到,推行等第制的原因在於配合三校聯盟,同時與國際接軌,申請國外學校無須轉換成績,將更便捷。等第制強調客觀評量學生學習成果,期望同學不再計較分數,更清楚自己的學習方向與目的。
等第制把教學目標分成12個考核等級,預計於104學年度開始實施,未來舊生成績單有兩種形式:103學年度以前成績以百分制呈現,104學年度以後則用等第制評量。陳昭珍補充,未來將再研討詳細辦法與措施,並舉辦工作坊幫助教師熟悉新的評分方式。

化學系教授姚清發指出,雖然教務長提出許多新制度優點,但仍存在盲點,「事實上是學校想要偷懶」。姚清發舉例,假若甲系有十人,第一名在全班10%,而乙系有一百人,第五名就是班上5%,他強調,部分系所不只一班、給分標準不一,成績應綜合原始分數、GPA、等第制和修課人數百分比,才能精準判斷學生學力程度。

數學系107級陳品丞表示,系上有三個班級,但老師標準各異,希望普通物理、普通化學這些共同科目用普考方式進行,他也說,很多大學都採用等第制計算成績,也期待施行此制度。

針對教育學程資格篩選制度,教務處註冊組組長林嘉兒說明,新制上路後,GPA平均仍可作為成績換算和排序依據,包括歷年排名和當學期排名,不影響學生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