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青人物

棒球社社長童鈴雅 推廣棒球不遺餘力

【記者 成允華/楊晴雯報導】師大棒球社將於3月5日邀請馬志翔導演,與我們分享拍攝《KANO》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。《師青》也配合此次活動,邀請到棒球社長童鈴雅聊聊她與棒球的結緣過程,以及籌畫這次活動的想法與心得。

 

棒球社社長童鈴雅分享她與棒球的故事。( 圖∕成允華攝)
棒球社社長童鈴雅分享她與棒球的故事。( 圖∕成允華攝)

苦悶書海中的救贖  國中時與棒球結緣

因升學壓力大,童鈴雅於國中時期愛上棒球比賽,對她來說,這是她生活中的一大調劑,「記得我國三那年的北京奧運,在八搶三比賽中,葉君璋的本壘攻防戰太帥了!」她以興奮的語氣說道,接著便開始回憶起高中時聽廣播、翹晚自習看冠軍賽的日子。如今,童鈴雅擔任師大棒球社社長,她說,「大學改變我最多,接觸到更多棒球比賽、學會記錄後,更發現了棒球的美,我欣賞棒球的角度到了另一個層次了。」

 

大三接下社長 棒球社邁向新里程碑

談起當上社長的過程,童鈴雅笑著說,在大二下時,台灣颳起世界棒球經典賽(WBC)的熱潮,她才因此得知學校有棒球社;也因棒球社當初成員不多,她在加入三個月後就成了社長。童鈴雅說:「上任後,我將職務分得更細,有很棒的幹部們一起合作協調,讓我覺得當上棒球社社長是很幸福的事情。」在上學期的大專盃乙組比賽中,棒球社社員們的成績進步很多,她指出,今年大四的吳逢霖是大三才入社的,在加入棒球社之前沒有底子,但他花了一年跟著教練按部就班的練習,成為這次比賽的主力投手,並且有很好的表現。童鈴雅感動地說道:「雖然我們只是社團,可能不是最強的,但是我們的認真不輸校隊。」

 

憑著對國球的情感  不遺餘力推廣

童鈴雅說,棒球是可打破身高限制的,這使台灣能躍上國際,這也是棒球對台灣人的魅力;但她以在社會球隊打工的經驗提到,台灣很多棒球比賽場地往往沒有完善的設備及維護,如乙組比賽的觀眾席通常沒有遮雨棚;而她在與日本球隊交流時發現,日本是個鼓勵民眾貼近棒球的國家,一般比賽的場地都有充足良好的設備。她表示,台灣人說棒球是國球,可是卻沒有從生活當中做起應有的支援。而對於師大校內棒球風氣不盛,她說,「所以我們才會想辦多一點的活動,像這次與《KANO》的合作,希望大家從不同角度認識棒球。」

 

棒球社牽線  3月5日馬志翔將蒞臨師大

看見《KANO》宣傳海報、又因上屆社長在野台開唱時與馬志翔聊天,這些機緣給了童鈴雅包場看電影以及邀請馬志翔的想法,「那是一個人與人信任的美好年代」,她被預告片中的這句話打動,她說,「台灣這幾年發生的很多事情,人心越來越疏離」,而棒球比賽將人心聚集。她提起已故的教練徐生明說過的話「球賽票房的反應是很奇妙的事」;她認為,在社會大眾沒有情緒抒發時,人們透過運動比賽得到慰藉。童鈴雅期待透過《KANO》及馬志翔的分享可讓更多人了解棒球這個運動的好,她也呼籲師大的同學們,「這不只是一部棒球電影,可讓我們看見打破種族隔離的美好人性。」身為大一社員的王琪也說到,就算不是棒球社,看了這部電影也會覺得很感動、很熱血。

 

最後她說明,棒球社是從小社慢慢發展,而此活動算是棒球社的例會,必須跟大家收五十塊的報名費,但報名成功有抽獎卷一張,可抽《KANO》的周邊商品,數量有限,報名網址如下:http://goo.gl/2AIVp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