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者投書

【讀者投書】同學,可以好好丟垃圾嗎?

【文/教育104級 潘欣芸】學生是學校的主體,真正影響校園環境的氛圍、文化的就是學生的態度與行為了,而看看師大,究竟有什麼樣的文化存在呢?很遺憾的是,我們看到的是這些:

從這些照片可以看出,師大學生在垃圾分類上的習慣並不是很好,經過一段時日的觀察,我們發現這是一個普遍性的現象,而不是特殊因素所造成的,由此顯見師大校園這項文化特性有很大的改善空間。

我們透過教育人類學這一門課程,進行一項改善綜合大樓3、4樓的垃圾桶分類的行動方案改善計畫,希望可以透過改善校園的主體—-學生的行為模式,進而擴及整個學校文化以及環境的改善,因為綜合大樓3、4樓是學生社團活動的主要範圍,從此處可以發現到最多學生活動所造成的現象,也最能夠真實觀察到學生對於這些改造的反應,所以我們從此處開始著手。

首先,我們發現到綜合大樓3、4樓的垃圾桶並未加蓋,而且雖有許多塑膠桶的擺置,卻沒有垃圾分類的指示標籤,同時,我們也觀察到許多同學會將未吃完的便當連盒子整個丟入桶內,這都是造成未妥善分類的原因。因此我們設計了垃圾分類的標示以及張貼宣導做好分類的標語海報,提醒所有使用者分類的類別,希望可以改善這個空間的分類狀況,另一方面,也希望建議管理單位將垃圾桶加蓋,並增設廚餘桶,提供同學可以將廚餘妥善處置的地方。

然而,做了以上的工程後,我們觀察到的結果是:

03
一般垃圾桶內放置了該回收的便當盒。圖/潘欣芸提供
塑膠類的回收桶內擺放了紙類餐盒。圖/潘欣芸提供
塑膠類的回收桶內擺放了紙類餐盒。圖/潘欣芸提供

從以上的觀察,我們發覺到,光是改善環境外觀沒有用,更重要的是要喚起更多人對於這個環境的心態與警覺,因此,我們希望可以藉由本文,向更多的同學大聲呼籲:「同學,這是我們的校園,請好好愛護它!」

期待透過本文,讓學校相關管理單位可以看到我們的訴求,將之付諸實踐,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環境使用空間,同時,呼籲所有社團人,開心參與社團、使用社團活動空間的同時,也注意自己的良好習慣,為自己、也為他人保留一個美好整潔的活動空間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