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邱鈺倫、石佩玄/報導】自102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始,師大操行成績正式走入歷史,未來成績單上將不再出現學生的操性成績,作為教育界龍頭,此舉首開國內大學先例,可望帶動大學新風氣。
副校長林東泰指出,臺灣是民主自由的社會,既然操行成績的效度與信度都值得懷疑,用操行規範學生已經不符合時代所需。
學務處表示,以往導師在打操行成績時,標準並不一致,分數較受人為的主觀因素影響,難免有缺乏客觀性和公正性的疑慮,操行成績備受爭議,廢除操行成績,目的也是希望能落實學生自治管理,鼓勵學生多參與社團和課外活動。
國文系103王姿懿覺得這項作法很好,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、情意、技能三個領域,廢除操行符合情意層面。從師大體系來說,學生未來要當老師的話,「更應思索操行意義為何,打了操行高低代表甚麼,難道可以用分數品評人的品行嗎?」
校方說明,操行分數的評比上,每個導師的標準並不一致,分數缺乏客觀性,操行成績的實質意義不大;副校長林東泰強調,在民主自由的社會,操行分數的效度、信度都值得懷疑,他過去當系主任,不可能全系兩、三百學生都認識,操行分數只好亂打,認為用操行規範學生的時代已過。
國文系105詹益炫認為,過去大多數學生並不清楚操性成績評分標準,導師也對自己學生不太認識,成績的意義完全喪失,廢除操性成績對學生更加公平。特教系104朱聖盈則表示,操行成績高低與否對學生一直都沒什麼影響,因為學校鮮少政策或資格申請需要此成績,有可能讓部份平時表現較極端的學生更無所忌憚。
副學務長胡益進提到,廢除操行成績,目的是希望能落實學生自治管理,未來學生在申請獎學金或求職等方面,有操行分數的需求,也可透過相關的轉換制度,每個學生的操行基本分為87分,依據記功懲處來加減分數,一切由學生的個人表現來決定分數。
若是發現未來有學生的行為發生偏差,會依據獎懲委員會的辦法來做處理,假如有考試舞弊、使用非法違禁藥品、偽造學校成績等重大違規者,記滿三大過者一樣退學,學生不必擔心權益受損。